氢燃料的市场前景与发展挑战

 

氢气作为燃料并不是新课题,19世纪末20世纪初,氢气内燃机就已诞生,但限于当时氢气制备技术尚不成熟,未曾大规模应用,到了20世纪60年代,氢燃料已经在航天领域广泛应用,时至今日,氢燃料逐步走向商用,成为最具未来价值的能源选择。

 

氢气能量密度高,单位质量的氢气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约为汽油3倍;同时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,不会产生二氧化碳、氮氧化物、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和污染物,是一种高能量密度,零碳、清洁的能源。随着新能源发展与制氢技术的进步,氢燃料市场发展前景愈加被看好。

 

 

    市场前景

1、政策加码

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氢燃料均有政策支持,中国工信部、发改委、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》中,明确支持氢能源交运发展。2025年开年以来,以北京为代表的多个市区也陆续发布了氢能利好政策,对重大项目给予资金配套。各国政府对氢燃料的重视和支持,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。

 

2、技术创新推动降本提效

氢燃料普及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成本,制氢是基础成本,随着电解水制氢技术朝着更高效、更节能的方向发展,氢燃料成本也在逐步降低。

 

据东方财富发布的研究报告,中性情景下,以1000Nm³/h产能,年工作时间 4000h,电解水制氢系统合计成本1330万元,当2025年光伏地面电站发电度电成本降至约0.18元/kwh,电耗4.5kwh/Nm³时,单位制氢成本为15.19元/kg。乐观情景下,考虑电价及设备补贴,成本可降至11.9元/kg。

 

 

碱槽在规模化发展中进行成本控制,PEM技术也在材料方面寻求降本空间,AEM作为后起之秀,应用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优势使其具备更显著的成本竞争力,稳石氢能AEM电解水制氢系统应用自研自产的非贵金属催化剂,同时优化系统设计,进一步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,其制氢平准成本与键槽接近,随着规模化装备应用,设备成本将实现大幅优化,AEM制氢成本有望突破商用界值,实现全面市场化应用。

 

3、市场增量

氢能车近两年在国内正快速增长,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有望翻倍。而在工业领域中,氢能炼钢、氢能发电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。同时,氢能源在储能、建筑供热、热电联产等领域也将得到广泛应用,在低空经济领域,氢燃料无人机凭借更大的能量密度带来了更高的续航与运载能力,因此被市场广泛看好。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,氢燃料的市场增量将不断放大。

 

 

4、产业规模扩大

2025年国内已有多个绿氢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,制氢设备与绿色运营商成为焦点。燃料电池汽车的放量将带动零部件需求的高增长,特别是系统、电堆和车载高压储氢瓶领域,氢燃料产业链上下游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 

5、全球化市场发展

据国际知名航运咨询机构 DNV AFI 数据,2024 年替代燃料船舶新订单中,氢燃料船占替代燃料船舶新订单总数的 1.4%。相比以往有了一定增长。另外,据相关统计,2024 年全球氢动力船市场销售额达到了 3.31 亿美元。同时国内绿色甲醇、绿氨布局动作进一步加快。通过国际合作,可实现技术、资源和市场的共享,共同推动氢燃料产业的全球化发展。

 

氢燃料市场前景广阔,但完全兑现市场价值依旧面临诸多挑战。

 

    发展挑战

1、成本挑战

绿氢生产依赖可再生能源电解水,目前技术研发,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依旧与市场化水平有一定差距,同时储、运输环节也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,如高压气态储氢、低温液态储氢等,进一步增加了成本。

 

2、基础设施待完善

全球范围内,加氢站数量相对较少,且分布不均,集中在少数地区。如美国,加氢站主要集中于加州城市。中国加氢站数量居世界首位,但对比整体的市场规模来看,依旧紧张。建设加氢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复杂的技术支撑,外加储运与加注技术等多种原因限制了氢燃料应用的推广和普及。

 

 

3、市场需求分散

不同行业对氢能需求差异较大,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驱动力。工业领域对氢能需求主要集中在炼油、化工和钢铁等行业,但应用规模仍需开发;在交通领域,氢燃料电池汽车面临着与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竞争,市场拓展难度大;在能源领域,氢能作为储能和发电的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,市场需求尚未充分释放。

 

4、标准体系需建设

氢气兼具“清洁能源”与“化工原料”的双重属性,需要明确其能源属性并加快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。目前许多应用行业对氢能的能源属性理解不足,导致在落实氢能项目时管理机构跨部门、跨领域缺乏协作协调。

 

目前,我国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与补贴,加氢站建设如火如荼,标准体系建设也在积极征求,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实施,国内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,电解水制氢成本也将在市场规模化作用下进一步优化,氢燃料市场,未来可期!

— 新闻资讯

NEWS INFOMATION